Tuesday, May 15, 2018

買美股vs買港股



上一篇提到自己的組合有90%系美股,只有10%系港股,今日想寫下背后的邏輯。

首先,組合內美股包括左阿里巴巴,占了組合的1/3,調整后真正美股的比例應該系55%左右。不過從2016年開始,自己已經好少買進港股,只有中移動、長和同大酒店,而且金額加起來只占組合的5%同一時間,自己卻買了6只美股,包括蘋果和迪斯尼,以金額來計差異更加大。

對我來講,其實買美股有幾個問題/壞處:1) 隔山買牛,好難全面理解股票的業務同變化;2) 收股息會被扣30%股息稅; 3) 交易時間差異,半夜市場有異動既話,無法做出反應(可能系好處,哈哈)上述美股的缺點,其實就是買港股的優點,特別是30%股息稅,真系好肉赤呀!

不過港股有幾個大問題,令我忍痛投資美股。首先,具質素的股票真系鳳毛麟角,老千股就一大堆;新經濟股份更是少之又少,來來去去就是騰訊、長和、恒生、匯豐,仲有無….. ?? 其次,很多華資老板都非常進取,賺左錢就身痕,到處投資新業務、新市場,倒錢落咸水海;最后,投資者保護真系有等于無,大部分董事會都系大股東控制左,又無集體訴訟權,根本無法迫使大股東和董事會提升股東回報。 所以用價值投資法投資港股其實比美股困難得多,就算你計算到間公司值100億,但是市價可能永遠都系40億,除非突然出現催化劑。

相對而言,美股就是不一樣,有全世界最優秀的股票隨便揀,唔鐘意Google,可以買Facebook,都唔鐘意仲有蘋果、微軟、亞馬遜又或者飛機制造商、晶片制造商、Nike, 任君選擇。其次,自己特別欣賞美國公司的專注,有所不為的取舍。舉個例子,Starbucks就系賣咖啡,你唔會聽到它無剌剌話要開茶餐廳來開拓業務既。又舉個例子,蘋果在全世界的旗艦店,都位于市中心最優越的商場/地點,租金非常高昂。如果以華人的角度來睇,一定系買埋個鋪,反正過10年一定升值,而且蘋果手上的2千幾億現金夠買有突。但系蘋果無行呢條路,有人會覺得蘋果傻,但對我來講,這種取舍先是對股東負責任的決定。

最后值得一提的是,美國公司點樣運用、分配資本。自己非常留意現金流量表,特別是自由現金流(經營現金流 固定資產投資),因為這個數字代表有幾多錢可以回饋股東。只要你多觀察幾家相對成熟的公司,就會發現好多美國公司都會用自由現金流來派發股息,以及回購股份,例如蘋果。當然,股神的巴郡、GoogleFacebookAmazon等公司從來都唔派發股息,但這樣做就需要以長期的回報去證明保留盈利投資的決定。

上述幾個因素,令我覺得投資美股長遠而言系最佳的選擇。





投資組合Updates


2016年開始了這個Blog,只寫了三篇就停左,堅持寫下去真系幾難。
其實這兩年發生了很多事,生活亦有很大改變(好既比較多),而且接下來的改變應該亦唔少,所以決定重新開始記錄。

今日先寫一下自己的投資情況。

兩年前本來打算以指數基金為核心,不過開始左一段時間后發現唔work。當時的S&P 5002000點左右,而且已經連升左n年了,自己一廂情愿擔心會跌,就想用期權操作。不過,事與愿違,美股一直沒跌,仲系呢兩年反復上升至目前的2700點,足足升左35%。越升越高,大約20169月我就放棄了買指數基金的想法,改為尋找尚有價值的股票來買,主要集中系美股。

目前的持股包括阿里巴巴、蘋果、迪斯尼、AltriaNovo NordiskGilead Science、思科及CVS;港股包括中國燃氣、長和、長建、中移動、少量復星同大酒店。其中阿里巴巴同蘋果兩只股票已占整個組合約60%,迪斯尼、AltriaNovo NordiskGilead Science四只合計占20%,而全部港股只占10%左右,集中投資美股的背后原因后面找機會再寫。美股除了阿里巴巴之外,全部都是169月后買落的,反而大部分港股就系2016年前買的,比如中國燃氣、長建同復星。上述投資表現有好有壞,但系靠阿里巴巴同蘋果的帶動,令到組合基本上跟大市同步,都算唔錯,而且收到的股息持續增加。

綜合業務前景、競爭優勢、財務狀況及估值來睇,我會繼續持有阿里巴巴、蘋果、迪斯尼、Altria、中國燃氣同Novo Nordisk一段長時間,某程度上屬于核心持股。接下來會做幾個調整

  • 阿里巴巴的占組合的比列太高,我會適當調低比例到20%左右。另外,自己可能系2年內退休或移民,需要提升被動收入,所以持阿里巴巴后會想辦法買入其他dividend growth stock,以增加組合的息率
  • 復星同大酒店占比太小了,升跌對組合都無足輕重,而且買的時候都是睇貼士,屬于賭博性質;后面如果股價改善,就趁機減持,一股不留。
  •  Gilead Science這只股票已經買入1年半了,當初的決定系一個calculated bet,背后的計算之后再寫;暫時蝕小小,hold sell,下半年要決定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