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開始了這個Blog,只寫了三篇就停左,堅持寫下去真系幾難。
其實這兩年發生了很多事,生活亦有很大改變(好既比較多),而且接下來的改變應該亦唔少,所以決定重新開始記錄。
今日先寫一下自己的投資情況。
兩年前本來打算以指數基金為核心,不過開始左一段時間后發現唔work。當時的S&P 500系2000點左右,而且已經連升左n年了,自己一廂情愿擔心會跌,就想用期權操作。不過,事與愿違,美股一直沒跌,仲系呢兩年反復上升至目前的2700點,足足升左35%。越升越高,大約2016年9月我就放棄了買指數基金的想法,改為尋找尚有價值的股票來買,主要集中系美股。
目前的持股包括阿里巴巴、蘋果、迪斯尼、Altria、Novo Nordisk、Gilead
Science、思科及CVS;港股包括中國燃氣、長和、長建、中移動、少量復星同大酒店。其中阿里巴巴同蘋果兩只股票已占整個組合約60%,迪斯尼、Altria、Novo Nordisk同Gilead Science四只合計占20%,而全部港股只占10%左右,集中投資美股的背后原因后面找機會再寫。美股除了阿里巴巴之外,全部都是16年9月后買落的,反而大部分港股就系2016年前買的,比如中國燃氣、長建同復星。上述投資表現有好有壞,但系靠阿里巴巴同蘋果的帶動,令到組合基本上跟大市同步,都算唔錯,而且收到的股息持續增加。
綜合業務前景、競爭優勢、財務狀況及估值來睇,我會繼續持有阿里巴巴、蘋果、迪斯尼、Altria、中國燃氣同Novo Nordisk一段長時間,某程度上屬于核心持股。接下來會做幾個調整:
阿里巴巴的占組合的比列太高,我會適當調低比例到20%左右。另外,自己可能系2年內退休或移民,需要提升被動收入,所以減持阿里巴巴后會想辦法買入其他dividend growth stock,以增加組合的息率。
復星同大酒店占比太小了,升跌對組合都無足輕重,而且買的時候都是睇貼士,屬于賭博性質;后面如果股價改善,就趁機減持,一股不留。
Gilead Science這只股票已經買入1年半了,當初的決定系一個calculated bet,背后的計算之后再寫;暫時蝕小小,hold 定sell,下半年要決定啦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