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January 4, 2019

投資組合的Update

持續了9年多的美股牛市,最近看似要(已?)結束了,其中FAANG最近都大跌,特別是Facebook。

本人的組合裡面,阿里巴巴和蘋果也從高位大幅調整下來,導致本年累積的回報出現負數,幸運的是幅度不大,在5%內。阿里巴巴主要受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和國內經濟出現不穩影響,導致民眾的消費力下降,影響電商收入的增長幅度。其次,人民幣的匯率今年從6.3左右大幅貶值到現在6.9,幅度超過10%,這也間接影響到阿里巴巴的美金股價。考慮到時局越來越複雜,本人會按情況減持。

至於蘋果,其實9月季度的業績非常好,2018財年的EPS更達到US$12,但是管理層提供的12月季度guidance略為低於市場的預期,以及往後會取消公布硬件的銷售量,令投資者感到不滿。另外,公布業績後,蘋果的供應商不斷發出蘋果調減訂單量的消息,導致市場對蘋果的前景感到悲觀,觸發大量沽盤,股價從高位US$230以上,降到目前的$176。之前提過本人很大一部分蘋果的倉位來自行使價$180的call,到期日是11月底,現在來看挺大機會不會行使。對於市場的反應,我覺得市場先生是過於悲觀了。我是這樣評估的:
- 蘋果持有淨現金1200億美金,CFO講過目標是把淨現金降到零,因此蘋果會繼續回購股票。以目前$176來算,等於可以回購6.8億股,目前蘋果的發行股數大概是47億股,發行股數最多能降到40億左右。
-蘋果今年的利潤接近600億美金,考慮上述回購的影響,EPS會提升到$15;如果利潤能增長10%的話,能EPS就是$16.5。
-新iphone的銷量可能不佳,但是用家不購買最新的model,會不會買上一代的呢?答案的重點是用戶到底滿不滿意蘋果的產品,以及市場有沒有更好的產品吸引用家。我自己的判斷是大部分用戶很滿意蘋果的產品,而市場也沒有革命性的產品可以替代iPhone,加上蘋果的生態系統和周邊設備的保護,用戶轉用其他手機品牌的機會很低。
- 我對停止公布硬件銷售量的解讀,一方面是未來銷售量不大可能有大的增長,另一方面是蘋果管理層認為投資者把蘋果按硬件公司來估值,導致出現很大的折讓。以後會公布服務收入和對應的利潤,讓大家更加看重服務收入的快速增長和潛力。
基於上面的簡單分析,我會在11月底期權到期後,逐步補回正股,蘋果仍然會是組合裡面的第一大股。

除此之外,最近還陸續清空了幾隻非核心股票,包括CSCO,CVS,大部分的Gilead Science。持有Cisco 1年左右,獲利50%,但是不是太看得懂它的業務,因此出售。減持之後,多了現金,目前盯上了暴跌的Facebook,sell了一批put options出去,等著後面接貨。港股方面,自己也陸續把復星、大酒店、和獲利1倍的中國燃氣出售,換成股價相對便宜而股息相對豐厚的長建和長和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